让声音成为水的容器

贺婉娟是出色的绘画者,翻译者。
也是麻瓜代号之后刘洋的旧友。
以上两点,被准确且形象承载于下边文字,她最近因为《潮湿》而作。

柔软

我与刘洋相识于2004年,那时我还在上大学,那几年我们看了太多太多演出,有过许多昏天黑地的快乐时光。我毕业前夕曾在他任职的设计公司里实习,说是实习,其实只帮他画过几个封面,混了张假的实习证明。有一回他很兴奋地带朋友们去他新家,那是长沙城郊一所尚未装修的毛坯房,我在墙上画了几只熊猫。那所房子也许没能留下来,在我毕业之后的2008年,刘洋从长沙回到了张家界

我们有个组合,叫“一碗洋葱”,这个组合没有产出过任何共同创作的作品,它只是我和刘洋之间一个隐秘的连接,他隐居在山城,那里为他提供了稳定的态势,以便默默聚集可以滚动的能量,从48V吉他手,一直推进到拥有6张唱片成绩的麻瓜乐队。期间,我也在大都市里辗转、打磨,从一个电脑前工作的白领逐渐变成信任手艺的人,“一碗洋葱”讲的是我们自身层层剥离的故事,其中最重要的主角,握着吉他和画笔的手,接受神经末梢指挥的手,与创作动机、合成器音色同样重要,它们作为难舍难分的整体,共同编织出具象的节奏感。经由这些具象,我们得以看到张家界的页岩,笼罩疫情期间无法散去的潮湿,还有他触碰吉他时心绪的柔软,在如此强调声音肌理和层次的氛围中,手的痕迹,正是情感思绪的外溢与显形。

实物照片-麻瓜乐队2021唱片《潮湿》(黑胶)

我问过刘洋为什么叫做麻瓜?麻瓜是他乐队的名字,是张家界俚语中的傻子,同时也是一个面具,戴上它,刘洋的武功就会变得高强,仿佛浸透无与伦比的仙气使他并不自信的吉他技巧得以升华,然而在制造声响的过程中,技巧只是抽象的存在,它究竟氤氲模糊?还是纵深无限?或是被填满的耳朵?我们所能感知到,麻瓜在音轨中建造的空间,完全是虚构的,同时又是被张家界神灵所庇佑的。

在麻瓜新专辑《潮湿》的创作中,刘洋既是画笔又是画布,春天过去,带着冬病夏治的快意,飞速刷出大底,然后一层层盖上黑色,一开始是透明,后来逐渐沉郁,直到黑色反光,如同墙面渗出的水珠一般莹亮,他用自己的方式铺满潮湿,让声音成为水的容器。(贺婉娟,2021.04.22;原文首发于红网娱乐频道

梦幻,甚至光彩夺目—麻瓜专辑《返听》外媒乐评一枚

乐评:麻瓜-返听
评分:8/10 日期:2017年8月1日
原作者:Steve Ricciutti(发表于soundblab.com)
翻译者:X @ 1724恐怖翻译组(小组成员“树上有云”亦有贡献;翻译发布已经原作者许可)

在看麻瓜乐队(成员:张敏、刘洋)所属的厂牌1724为他们写的介绍之前不久,我才刚发现 “后摇滚/数学摇滚”这个音乐类型。为了给这个类别做个精确的定义,我也做了一番功课,然而我现在也只能说“摇滚”一词的含义在这个新语境中似乎发生了变化。
“摇滚乐”可能是在艺术范畴里最被滥用的一个词了,主要原因,也许是当我们分不清某种音乐类型的时候,“摇滚乐”一词就成了万金油,屡用不爽。我觉得“氛围”才是最适合这张专辑的标签吧,但我也没这么确定啦,人生的真谛不就是一个接着一个地选择阵营嘛,所以我现在还是把“后/数摇”列入我的新增音乐词汇里吧。

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的氛围,呃,我是说后/数摇乐队麻瓜发行了他们新专辑《返听》,这是张梦幻的、让人产生共鸣,充满魅力的专辑,甚至不少地方还可以称得上光彩夺目。整张专辑只有一首长达42分钟的曲子。这首专辑同名歌曲的主题来自于经典小说《红楼梦》。这本小说被列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写于18世纪,也就是中国的清朝时期。《红楼梦》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在1987年,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了忠实于原著故事的连续剧《红楼梦》,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好评如潮。

《返听》采样了这部剧里的一些对白和音效,并分散在他们这首引人入迷的曲子中。按照他们厂牌通稿的说法,麻瓜乐队希望他们的作品能够呈现出令人动情的绝美与让人心碎的悲剧之间的对立关系,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虽然并不容易,但悲伤最终会散去,只有平静能长久存留。麻瓜乐队怀揣着一种崇高的目标,他们的音乐尝试也值得严肃对待。
回旋上升的旋律,沉郁的钟声,起伏不定的吉他声,沉重哀愁敲击声,汹涌扑来的合成器音色,这一切都使整个音乐如漩涡般迷人。整首曲子的画面感非常强,如果你戴上耳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躺下来细细听,你会享受到一种美好的听觉体验,时而是有种捉摸不定的致幻感,时而又像是华丽轻盈地漂浮了起来。

麻瓜来自中国中南部地区湖南省长沙市(实为张家界;编注)。这是中国160个(!)人口总数过百万的城市之一。可以打个保险的赌,这160个城市中的绝大部分应该都甚少被中国以外的世界所听说过。这么说吧,美国只有10个城市人口过百万,欧洲有36个(大部分是在俄罗斯),而英国仅有1个。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强调,我们、中国以外的大多数人,对这个人口拥挤的国家的了解有多匮乏。我还是别再对地缘政治发表这些长篇大论了,让我们把话题接着转回中国流行乐日渐增长的影响力吧。现在的中国乐坛包含了多种多样的音乐类型,包括摇滚、朋克、说唱及其他各种类型。尽管……沉闷、无趣也已成为现在中国年轻人的标签,然而他们也已经开始反思,并且对这标签发声回击。
尽管,麻瓜发行的这张专辑并不是为了反击这标签,但它让人们开始注意中国的这些艺术家,这已经是好的开始了。我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听到更多来自中国迷人又可爱的艺术家的声音啦。

时间,还是得用在听音乐上啊

本文作者徐亮,最早发布于网易音乐频道音乐评论栏目 链接

  这几天,正当一批厉害的乐评人忙着批判、洗白“拯救黑胶”数码化,或者急着和李志、摇滚客公众号等撕逼的时候,有几个已然过气的音乐撰稿人却正襟危坐地听着一张环境音乐唱片。

麻瓜乐队的这张《返听》,从音乐风格上应该算是氛围/环境音乐(Ambient),印象中,在华语音乐板块里还从来没出过一个环境音乐大师。毕竟,Ambient和极简主义音乐一样,是属于那种能迅速暴露创作者短板的音乐类型,向来只有大师级音乐人才能驾驭。

当然,麻瓜没想过要做一张伟大专辑,如果你知道麻瓜乐队的主创,后摇乐队48V前吉他手刘洋这几年低碳生活的经历,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他会开始创作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环境音乐。

我是不知道麻瓜是不是有向环境音乐大师Brian Eno致敬的意思,整张专辑仅是一首长达42分钟的同名单曲(Brian Eno今年初推出的新专辑,以及1985年发行的《Thursday Afternoon》都是全长只有一首曲子的专辑),从头到尾几乎没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简约的可怕。值得留意的是,对这样的创作理念来说,传统歌曲的既定结构是不存在的,那些声音背后的细微变化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如果你听得较真的话,会听到专辑一开始没多久的那几下钟声,那明显是东方古典意境的中式审美。由此可见,《返听》是一张用西方摇滚乐器和电子科技思维制作出来的中国专辑 ,《红楼梦》电视剧的对白采样并不是噱头,而是音乐人对作品中“中国式”元素的证明,虽然对麻瓜来说,电视剧的情怀成分更多一点。

而当曲子的时间线行进到黛玉自我介绍的那段采样时,音乐发生了变化,器乐演奏的氛围开始流动、兴奋,而不像开场以来那么静谧、无欲。直到大概27分钟20秒左右,开头的那段钟声再次响起。

话说回来,一般的乐迷完全没有必要这样紧绷神经地听的那么细腻,这也不是创作者的初衷,环境音乐,就是让你忘记曲子的结构、旋律的走向,甚至是时间的流逝。

和EP唱片中那首《变形记》令人不安的气氛相比,麻瓜乐队新专辑的作品气氛非常质朴,听感舒服。就专辑的成品来看,不得不感慨在现在的小辈们一个个把合成器和电子音效玩得天花乱坠、花样繁多的时候,选择回归最原始的环境音乐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基本上是一种商业自杀行为。

当然,作为宣传人员,完全可以给《返听》贴上“中国首张纯正的Ambient专辑”这样的营销口号,不过考虑到采样素材的版权问题,出品厂牌拾柒贰肆和麻瓜决定免费发行这张专辑的数字版和实体CD,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可以一毛不拔地听到这张原创作品。
而对于我来说,《返听》的42分钟不间断音乐,让我久违地体会了一把听音乐的私人性,第一次听是午餐的时候,嘈杂的食堂,极简的耳朵;第二次听是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为了听完我还刻意步行得特别慢。

所以说,音乐和拯救黑胶有什么关系呢,音乐和“摇滚客”又有什么关系呢,时间,还是得用在听音乐上啊。

在黑暗中剥洋葱

本文作者宋晖,最早发布于搜狐音乐频道音乐评论栏目 链接

  当我对后摇和氛围音乐的日趋模式化心生倦意之时,意外的听到了两张采样影视原声的专辑。不约而同的,窦唯+译乐队的《间 听 监》麻瓜的《返听》。两张唱片都选取了老电影/电视剧作为采样对象,译乐队以窦唯心仪的间谍题材译制片入手,麻瓜乐队则选择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

作为48V前吉他手刘洋创立的麻瓜乐队的第二张唱片,《返听》在整体上展现出一种冷静散淡的氛围,暌别三十年的电视剧对白在今天听来,新鲜大于怀旧。

专辑由一首长达42分钟的无间断乐曲一贯而成。作品的开篇展现出强大的催眠力量,舒缓的旋律铺陈中,渐起的钟声、人声吟唱和吉他拨弦,仿佛看不见的手拿着钟摆在你眼前摇晃,一个古老的梦境渐渐展开。
整张专辑的吉他演奏克制而精确,用极简的方式勾勒出清朗的音景段落。散落其间的,是细密复杂而难以名状的电子音效和细碎噪音,这些不断出现的细节轻微到难以察觉却引人入胜。如果抽离了对白采样,这依然是一张制作精良的后摇/氛围唱片。

开篇之后,宝玉、黛玉、湘云、妙玉等人物纷纷登场。电视剧人声采样的加入,为这部音乐作品构建起多维度的聆听角度和意象结构。首先是采样的人声和语调,那些在今天的日常中已经消失的抑扬顿挫,类似戏剧独白的日常对话,是80年代国产影视剧所特有的审美类型,浮夸刻板却催人泪下,87版《红楼梦》是这一领域无法逾越的巅峰。其次是语义的维度,人物间只言片语的对话、激烈的争辩以及寒塘渡鹤影的诗情,都在唤醒隐藏在听者记忆深处的剧情和场景,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和头戴金冠的贾宝玉,到今天还栩栩如生的保存在我的大脑硬盘中,这的确令人惊奇。如果说还有第三个维度的话,那是《红楼梦》小说原作自身所携带的厚重意境。

在编曲者的手中,多层次的聆听信息和意象信息相互交错、反馈,被打磨提纯,最终美妙地融合交织在一起,仿佛从魔瓶中幻化出的场面:来自历史、童年和当下的记忆和声音碎片从不同的方向涌来,让人产生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触。在反复的聆听之后,这些多重共振的层次感终于在脑海中被构建并清晰地呈现出来,如同在黑暗中剥洋葱的过程。

后摇/氛围音乐作为最具概念化和实验性的音乐类型,一直在拓展着流行音乐的边界。录制于2015年的《muggle ll-howl》对艾伦金斯伯格朗诵的《嚎叫》的采样,麻瓜的实验已经初现端倪。到了今年5月的这张新专辑,编曲和采样更加复杂也更加悦耳。对我来说,听着这张专辑在河边骑行,已经成了一种充满快感的听觉游戏。

石头记幻音事件?

麻瓜名字的出处,并不是演奏者对《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的向往,而是来自于栖身小城的俚语。这个创作计划的实践者—刘洋—曾经是后摇滚乐队48V的吉他手,在回到张家界这座湘西小城后,麻瓜得以缓缓成型。
如果出于便于梳理的目的,麻瓜很容易被贴上后摇滚的标签,并附加上数学摇滚、器乐摇滚的备注,但麻瓜并没有在大篇幅的演奏中涣散或者激烈起来。在首张专辑里,麻瓜的表现轻松并淡然,吉他的表情度,人声的疏离感,推动着氛围的缓慢起伏,变化微弱间仿佛小城生活的电影配乐。
《返听》作为新成员张敏加入后的全新专辑,已经将氛围化延伸到了更加迷人的听觉深处,这也是一张概念化专辑,出于对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着迷,麻瓜从长篇的影音中采样了若干人声片断,宝玉,黛玉,痴情儿女的絮语或者别的人物的言谈,为散淡的吉他,迷离的合成器演奏增添了些奇特奥妙的情绪细节。
这是些能让人安静并出神的声音,不觉间被音效催眠,又被采样唤醒,沉浸于绵长的声音风景中,直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吟咏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角度时,不觉已到曲终散。(陈郁,《通俗歌曲》杂志)

Live Beijing Music:麻瓜同名唱片短评

Beijing-based post rock label 1724 Records continues shining a spotlight on China’s budding post rock talent with the self-titled debut from Zhangjiajie’s Muggle. And that’s pretty much all that’s known about them. But what a wonderful debut it is, using the genre as a jumping off point for exploring paths less often taken. Electronic sampling is prevalent throughout, infusing the tracks with an almost dancehall melodic drive, and allowing each of the songs to evolve in innovative and intriguing ways. Just listen to the grind and buzz that turns ‘Sea to Sky’ into a clubhall mix, or how the vocals slowly transform ‘Lotus Valley’ into an existential hip hop track. In a time where post rock has become so repetitive and characterless, it’s amazing to see a group trying to inject into the genre. Grab Muggle over at 1724’s bandcamp.

机翻中文:

总部位于北京的后摇滚唱片公司1724 Records继续将聚光灯投向中国崭露头角的后摇滚人才,张家界的麻瓜的同名处女作首次亮相。这就是我们对它们所知的全部。

但这是一部多么精彩的处女作,以这一体裁(后摇滚)为起点,探索不太常用的道路。电子采样贯穿始终,为曲目注入了近乎舞厅的旋律驱动,并允许每首歌曲以创新和耐人寻味的方式演变。只要听一下将“海向天空”(Sea To Sky)变成俱乐部大厅混音的摩擦和嗡嗡声,或者听听歌声是如何慢慢将“莲花谷”(Lotus Valley)转变成一首关乎生存的嘻哈曲目就知道了。在一个后摇滚已经变得如此重复和没有个性的时代,看到一个组合试图注入这一流派是令人惊讶的。